教育处下属学生工作办公室在医院党委和医院行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同济大学“三全育人理念、十大育人格局”为指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原则,结合医院相关要求和学生工作实际情况,有序地开展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学生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奖惩助贷等工作进行安排、协调、检查和考核;把握全院学生思想状况和动态,对学生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等等。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着重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教育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开展贴近学生实际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加强调研,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针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培养阶段和学业进展,将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有效地融入临床见习、床边实践和第二课堂中,构建“全程递进式”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体系。在见习阶段,和临床不同科学的教师合作,通过理论授课讲解“叙事医学”、邀请患者进课堂、教师圆桌访谈、撰写平性病历和反思报告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叙事医学”,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和患者的影响,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医学人文的自我反思。在实习阶段:增设《心身医学基本技能培训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强化医学生的心身整体观与患者沟通的基本能力。在住院医师阶段,成立“巴林特医患关系成长小组”,邀请住院医师分享在临床工作中的医患沟通困难案例,通过多角度换位思考、提供同伴支持、缓解住院医师的工作压力,提升其共情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医院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开阔其科研视野。学工办自2003年起,每年举办“医学生青稞节”学术活动,并将学生论文汇编成册,至今已举办二十届;自2015年起,每年组织“青医学术月”系列讲座活动,至今已举办八届。此外,医院自2004年起,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二阶段导师,带领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述举措作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土壤,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医学科研后备军,孵化了一批科研项目和成果,包括获批国家及市级等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研究;荣获国家级创新奖、国家级创新论坛成果奖、市级创新科研项目奖等。2015年至今,学生多次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得奖项,并在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上海市太阳成集团tyc122cc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