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职务 ——

现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呼吸学组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影像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大数据和数字化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成像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杂志主编,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等11个专业杂志编委。

获得荣誉 ——

获全国健康卫士、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十佳医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标兵、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同济医学院十佳导师等荣誉称号。

获得奖项 ——

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完成人)、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共2项(第一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第二完成人);国家专利共3项。获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4项及其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16项。

王培军 / 医学影像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学影像科首席专家

座右铭——" 作为一名影像科医技人员,要具备一双慧眼,给患者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要练就一双妙手,给患者作出精确的检查和治疗。用一颗医务人员真诚的爱心,给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是我一生的追求目标。 "

  • 从事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1年,在“肿瘤的影像学早期诊断及非血管介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类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以及“心、脑等血管性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深厚的造诣。

点赞:515

医疗特色 ——

1.开展了能谱CT、MR灌注、MRS及DTI等影像技术在肿瘤疾病的影像诊断应用,使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直肠癌等微小病灶的检出率达99%,准确率达98%。通过影像技术的应用使小于2cm的早期肿瘤及小于1cm的转移性淋巴结肿瘤检出率提高至99%。开展了X线引导下的乳腺微钙化定位活检术、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活检术及CT引导下肿瘤穿刺介入治疗术等影像技术,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达95%,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技术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2.开展了fMRI、MRS及动态电影等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类疾病的影像诊断应用,使炎症、肿瘤、脱髓鞘疾病及肌张力异常类疾病的准确性提高至98%,使A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5%和92%。该技术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等奖项。获批国家卫健委“认知障碍诊疗中心”。 3.开展了能谱CT、FFR-CT、MR等技术在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影像诊断应用,使心肌缺血、头颈部微小动脉瘤等疾病的检出率提高至98%。(1)冠脉CTA技术评估冠脉钙化积分及狭窄程度,为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提供依据,结果与金标准DSA高度一致。(2)头颈部CTA技术可发现3mm左右的微动脉瘤,使小动脉瘤的检出率达99%。(3)CTA结合CTP、DWI、MRP及MR血管壁高分辨成像技术,综合评估急、慢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缺血半暗带范围,为早期溶栓治疗、责任血管及侧支循环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准确率达99%。该技术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获批了国家卫计委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 4.牵头制定了专家共识、行业标准及指南,并在全国二、三级医院进行宣讲及培训:牵头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检查诊断与感染控制指导意见》、《中国对比剂使用指南》等专家共识、行业标准及指南共29项。通过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形式对“指导意见”进行解读并对疫情防控影像知识进行科普推广,《新民晚报》、《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及转载,收到了全国医务工作者及太阳成集团tyc122cc姓的好评。 5.创建了系列便民惠民服务项目,提高患者的诊疗服务满意度:(1)创建了“一无三零”影像一条龙服务项目,开展无间隔的医疗服务流程,实现又好又快的诊疗效率。 CT、MR检查速度在全市综合性医院第一,荣获上海市“首届精神文明创新奖”。(2)在全国率先设立“疑难疾病影像诊断专家义诊工作室”,已免费为3400余位患各类疑难杂症的患者提供了准确的影像诊断意见,为275例原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免除了手术痛苦,并为患者省却了大额的医疗费,被《新闻坊》、《新民晚报》、《文汇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深受患者及家属的广泛欢迎。(3)积极组织和参加送医到边疆、到基层活动。到新疆、云南及各西部省份讲课、培训、义诊每年共计30余次。到上海郊区讲课、培训、义诊每年共计20余次。(4)每年积极参加上海市卫计委组织的大型劳模义诊活动。入选上海市卫计委组织的劳模先进事迹巡回宣讲项目。

教学成果 ——

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影像系教研室主任和影像学位点负责人,承担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研究生课堂教学及临床见习任务。近年来不断丰富教学模式,构建教改项目,教学效果显著优化。近三年,1.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的教学荣誉: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同济大学“苏邦俊教学奖励金一等奖”、同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同济医学院“十佳导师”、同济医学院“泰禾卓越医学教育奖”、同济大学“十三五”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的课程建设项目:主持完成了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同济大学“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同济大学重点课程 MBBS医学影像学、同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同济大学“卓越课程”、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改革线上精品课程”等10项课程建设项目。3.以项目负责人身份获得的教改项目:同济大学“第十七期实验教学改革专项基金项目”、同济大学“全英文临床课程建设项目”等教改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多项。4.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的教学成果: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4项。5.主编及副主编教材:编写了《影像诊断学》、《中华影像医学分子影像学卷》、《影像科医师手册》、《冠状动脉心肌桥:基础与临床影像诊断》、《核医学》、《海上影像太阳成集团tyc122cc年辉煌》和《影像检查这样做更快更准》共12本教材,能符合本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学生容易接受,受到广泛好评。6.指导学员获奖:带教研究生多人次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等荣誉。

其他情况 ——

获全国“健康卫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卫计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十佳医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标兵”、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同济大学“十三五”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同济大学“苏邦俊奖教金”一等奖、同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同济医学院“泰禾卓越医学教育奖”、“十佳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